黄河文化大调研研讨会在京举行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添加时间:2022-01-22 浏览次数:400次

“黄河全长5464公里,途径9个省区和66个地级市(州、盟),灌溉了全国38%的耕地,产出了33%的原盐、35%的粮食和近80%的原煤,解决了4.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在10月28日举行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阶段性成果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宋立夫用一组数据勾勒出黄河的现实情况,并分享了日前结束的黄河大调研的部分成果。

from clipboard

千百年来,华夏儿女依靠黄河繁衍生息,孕育出辉煌灿烂的黄河文化。调研组认为,认识“黄河文化有什么”比“黄河文化是什么”更为重要。

“摸清家底是认识黄河文化的首要前提。”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介绍,自今年6月以来,调研组自三江源启程,至东营入海,先后奔赴河南、山东、内蒙古等九省区,深入探访黄河全线及白河、渭河、汾河、伊洛河等主要支流,围绕各沿黄省区经济、地理、生态、文化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重点针对各地在政策规划编制、文艺创作展演、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发展、沿黄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了专门梳理,并取回黄河各段水、土样品共计44份,累计采摄图片7000余幅。

from clipboard

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确定的黄河干流流经的9省(区)148个县(市、区)中,汇聚了大量文化和旅游资源。调研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现存世界文化遗产4处(国内38项)、世界自然遗产2处(国内1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近320处,省级文保单位1100余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共29处,中国传统村落224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李晓松表示,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共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36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068名,公布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中920个代表项目、826位国家级传承人、9个保护区来自黄河流域。李晓松透露,下一步,将通过开展非遗专项调查,进一步摸清黄河流域的“非遗家底”。

如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宋立夫表示,沿黄九省区文化底蕴深厚,但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产业助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支撑作用相对有限,亟待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机制,促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对此,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周久财指出,全面认识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既要看到黄河文化在各区域的独特性,更要看到黄河在全局发展中的整体价值。“唱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要求各地要紧密协作,发挥最大合力。”周久财说。

from clipboard

会上,来自文化、旅游领域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沿黄流域的经济发展、生态屏障、历史保护、文化传承、旅游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此外,研讨会专门举办“黄河文旅行调研”专题展,通过展览九省(区)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及不同区段的黄河水样、土样、石样,力图通过创新手段阐述黄河文化内涵、讲好黄河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