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根之旅——首届“非遗少年行”在江门、佛山、中山三地开展
信息来源:本站 添加时间:2022-01-23 浏览次数:468次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青少年教育的各环节,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展示传统文化教育成果,2021年6至12月,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广播电视台指导下,广东广播电视台嘉佳卡通卫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开展了“首届‘非遗少年行’2021全省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行动”活动。

本次活动选取“侨乡文化”为关注重点,邀请省内中小学生作为小小“非遗体验官”参与《非遗少年行》节目录制,跟随主持人到江门、佛山、中山三地开展非遗寻根之旅,体验和了解当地特色非遗代表性项目,进一步宣传推广“非遗+文旅”的融合。活动在2021年6月12日(星期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江门)暨新会陈皮文化周启动仪式上进行推介启动后,迅速在江门、佛山、中山的青少年中得到广泛传播。

精选项目,打造青少年非遗活动品牌

为将活动打造成为我省青少年领域具有示范性的非遗传播展示活动品牌,建立“文化+旅游+青少年”的独特生态圈,节目组在拍摄项目的选取上,优先考虑符合青少年的兴趣,具有当地文化特色,兼具动手体验的非遗项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最终选定了江门东艺宫灯制作技艺、新会葵艺、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狮舞(狮艺)、咏春拳、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彩扎(佛山狮头)、香云纱染整技艺、广东剪纸、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等10个项目作为内容主题,分别在《非遗少年行》10期节目中进行呈现。通过节目拍摄、活动体验,青少年们一路身体力行、切身体验,学习非遗技艺,传播非遗知识,讲好广东非遗故事。

广泛发动,选拔小小“非遗体验官” 

6月至8月,栏目组组织开展了“非遗体验官”选拔活动,向江门、佛山、中山等地超过20所中小学发出邀约,广泛发动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得到各地学校热烈响应,超过200多名学生录制了视频参与选拔,通过视频遴选和云上面试,栏目组最终选定了60名小小“非遗体验官”参与节目录制(每期6名)。通过选拔活动,小朋友们运用自己的语言分享了他们身边的非遗故事,让非遗与青少年的连接种子深深种下。

走进“侨乡”,与非遗传人亲密接触

在活动中,“非遗体验官”们经历了从了解非遗到熟悉非遗,从热爱非遗到传播非遗的蜕变。活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选取适合青少年学习探索的非遗项目。比如新会葵艺,大部分青少年见过或用过葵扇,却很少人知悉新会葵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非遗体验官”们从选葵叶、烘扇、裁型……一步步跟随非遗传承人完成制作,见证葵扇的华丽变身。“制作一把小小的扇子,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每一步都做到极致,真厉害!”“非遗体验官”被非遗传承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深打动。

 在节目中,非遗传承人还分享了非遗项目的历史故事,与当地侨乡文化的渊源,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和延伸,让“非遗体验官”多维度地走近非遗,感受手工制作隽永的生命力。非遗传承人在与“非遗体验官”的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中,进一步树立信心,绽放创造力。

此外,每期《非遗少年行》根据当地的非遗项目和特色文旅资源,面向广大青少年推荐一条“非遗+旅游”的“非遗体验游”研学之旅线路,希望青少年带着家人在假期里感受当地非遗,行走间拥抱传统手艺。

节目开播,收视捷报频传

用青少年语言介绍非遗,传递非遗的魅力,有温度地呈现非遗项目是本活动追求的目标。《非遗少年行》节目自8月20日(星期五)起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嘉佳卡通卫视首播以来,已播出6期,截至11月,广东省4岁以上总收看人数超过700万。节目每逢周五晚上8点首播,周六下午2点重播。首期节目狮舞(狮艺)广东4岁以上人群收视率达0.3%,取得广东城域收视第一。进入9月,新学期开学后,节目收视率更是节节攀升。第三期节目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收视率更达到0.6%,获得全天青少年节目收视第一。

除在电视平台上播出外,节目还被推荐上线学习强国、触电新闻、荔枝网、优酷、腾讯视频等主流重点网络平台。相关节目视频也在江门、佛山和中山等地校园中广泛传播,校群转发推荐观看,节目更被江门市推荐至深圳文博会江门展馆大屏进行展播。

接下来,在10期《非遗少年行》节目播出后,传播行动将继续升级,于11至12月组织开展“最受青少年欢迎非遗路线”评选,让青少年来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路线,并挑选100名青少年参与“非遗体验游”首发仪式。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不断拓展非遗传播的渠道,提升青少年对非遗保护、传承、传播的关注度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