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黑陶烧制技艺
德州黑陶烧制技艺是指分布于山东省德州市境内的一种民间传统黑陶烧制技艺。它以独特的“高温焙烧渗碳还原法”而著称于世,流传至今。德州黑陶工艺流程由选原料、成型、修坯、无釉压光、雕刻、自然阴干、装窑烧制八个环节组成。最关键的是烧制,经过48小时的焖窑,继而烧成黑陶独特的黑色,窑炉温度在800-1000°最佳。
鲁绣
鲁绣,又称“山东绣”“衣线绣”,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为见于史料的最早绣种,系“八大绣种”之一,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现为山东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鲁绣作为北方民间刺绣的代表,博采“苏、粤、蜀、湘”四大名绣之长,而又独具一格,针法丰富多变,纹理疏朗清晰,质地坚实浑厚,色彩对比鲜明,注重工艺性与装饰性。其中济南地区的手绣发丝绣(人发与丝线结合施绣)堪称鲁绣之精华。发丝绣多以水墨效果为主,尤以擅长表现中国画和书法等观赏艺术品,亦可精绣人物肖像和油画。作品采用平针、缠针、打籽、滚针、散套针、辫子股针、旋针等多种针法,以及编、结、缀、钉、补贴、纳锦、盘金等多种手法,形成了留水路、镶金边、缀饰物的独特工艺技法。当代鲁绣融合西方工艺、图案,创作出集“抽、绣、编、锁、勒、挑、补、雕”等技法于一体的独特技艺,绣品风格豪放粗犷、淳美坚实、朴中寓秀,充分展现着爽朗、豪放、朴实的山东地区人文风情。
彩印花布传统印染技艺
彩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明清,民国时期在临沂盛行 。各县各镇都有印染作坊,彩印花布主要以大红、翠绿、桃红、紫、黄等色套印,图案富丽堂皇,民间通常以“鹅黄鸭绿鸡冠紫,鹭白鸦青鹤顶红”来形容彩印花布的绚丽多彩,彩印花布题材多以牡丹、凤凰、荷花、富贵、富寿,大多选材于吉祥的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传说,诸如“鱼穿莲”“四喜石榴”“凤穿牡丹”,吉庆有余,富寿图,五毒肚兜等等,选题独特,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对比强烈,质朴豪放,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农村姑娘出嫁时的必备之物,当时染坊的门联就有“喜见蒙山浓染黛,欣看沂水淡托蓝”,“双手调和三江水,巧手能染五彩云”。染坊的师傅们在彩印花布上充分体现了山东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及人们的相互祝愿。
烟台剪纸
烟台剪纸是山东省烟台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传世的明代道教音乐剪纸、戚继光练兵的“盾牌舞”、“小刀舞”剪纸和明代中期表现南音演奏的剪纸来看,剪纸在烟台一带民间流行,至晚始于明朝。据《招远县志》和《莱阳县志》 记载,到了清代,胶东各地的民间剪纸已普遍存在。剪纸(烟台剪纸)以莱州、招远的墙花较为著名。制作时先用黑纸镂刻出基本形象,而后在镂空处衬贴各种色纸或染色,作品即告完成。
2008年6月7日,剪纸(烟台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16。
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兴于明初,盛于乾隆,有600多年的历史,主产地为山东省潍坊市,为“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潍坊风筝是用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工艺与美术的结合,作品以硬翅风筝为主,长串“蜈蚣”为最,软翅风筝为巧,筒子风筝为奇,扎制的风筝结构合理、色彩艳丽、起飞高稳。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